绍兴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三年发展规划(2018.9-2020.7)
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通过前一轮三年规划(2016-2018)的实施,立足厚重的塔山历史文化依托,在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校本课程建设等领域积极实践,成绩斐然。
2018学年始,由塔山中心小学延安路校区、成章校区、稽山小学(城东校区)和斗门街道敬敷小学(敬敷校区)组成的塔山小学教育集团,以校际联盟协作办学的模式继续盛大开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教育发展机遇期,检视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实际,塔山小学教育集团将目标定位在“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教师的天才、培养应天的人才”上,遵循“行‘天纵之教’,育‘应天之才’”的办学愿景,落实“五星育人、三名争创”活动,锤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顺应社会发展变革要求。
为更好地着力创建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名校”,打造优势突出、涵养丰厚的“名科”,培养业务精湛、德才兼备的“名师”,积极打造“新塔小”的天然生态,为越城基础教育做出贡献,特制订塔山小学教育集团2018—2020三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第二部分: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
第三部分:具体实践过程及做法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
1、现有办学优势:
(1)悠久的办学历史。延安路校区所在的塔山中心小学,创办于1908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坐落于绍兴市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塔山文化”区域,与沈园、青藤书屋、鲁迅故居为邻。经过几代塔小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已由最初的绍兴崇德小学堂,发展为如今具有特色办学理念和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知名小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章校区以辛亥革命先驱陶成章烈士之名命名,秉持成章精神,与延安路校区校园文化一脉相承。
(2)适恰的办学理念。延安路校区、成章校区把办学立足点定位在文化立校上。把“民族文化”作为塔小教育的根,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交融,“行天纵之教,育应天之才”就是传统民族文化与“塔山文化”引领下的天然生发,根植于学校的历史、着眼于学校的现实、愿景于学校的未来,是学校文化的最佳契合点。敬敷校区立足袍江,以“科技育人”为立校之本,成长为袍江地区的一处优质教育园地。稽山小学立足大禹精神文化,根植知性疏导,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素养,教育效果不断彰显。
(3)卓越的教师团队。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务实,民主创新,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已拥有一支富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他们在越城区乃至市、省、全国的教坛上崭露头角。学校有浙江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教改之星7人,省、市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12人,市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13人。
(4)先进的校园设施。延安路校区、成章校区在全区率先形成了适合学校信息化工作、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站,实现了“班班通”、“室室通”,光纤接入快速上网,信息化带动教育技术现代化,学校管理手段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走在全区前列。
(5)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的民乐、舞蹈、合唱、网球、武术、乒乓球等体艺特色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艺术教育、拓展课程特色社团的建立,各类特色社团和特色课程得到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特色教师和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每年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演出中频频亮相,载誉而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可塑之材,在社会上声誉日隆,展现了我校育应天人才的成果。稽山小学知性疏导的大禹研学课程,敬敷校区科技教育等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2、当前办学不足:
(1)从学校发展角度来看,几年来,学校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领导、专家和同行们的广泛认同。但同时,从客观上讲,也进入了一个攻坚克难的高原期,要继续保持上升的强劲势头,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2)从办学设施角度来看,由于施教区适龄儿童数量的急遽扩张,特别是2018学年,学校普通教室告急,如队室、实验室、音体美教室、食堂等都因辟为普通教室极度紧缺,都有待进一步完善。音体美等各种器材的配备、电教设施的更新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成章校区现有15个班级,600余名一年级新生,已达容量上限。
(3)从师资队伍角度来看,塔山中心小学专职教师中无论是拔尖人才还是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等人数,在市区学校中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为适应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高质量需求,我们将加大对名师群体的发展战略和培养力度,以带动各学科教学梯队的高位、跨越式发展。同样,新生代的骨干正在由相对稚嫩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期,但由于新生代骨干群资历尚浅,因此,全国级、省市级等高层面的骨干培养还需加强,高级、正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还需在中青年教师中进一步扩大。
(4)从名校、名科、名师争创来看,学校得到了学生、家长以及各级领导、专家、同行的高度肯定,部分学科特色得以彰显,但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名校品牌、名科特色、名师团队,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品质课堂方面,还需持之以恒的努力。
第二部分:办学愿景和发展目标
办学愿景:行天纵之教,育应天之才
发展目标:
三年发展总目标:
学校紧扣“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教师的天才、培养应天的人才”主旋律,深入落实“五星育人”理念,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切实丰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潜心打造学校特色精品课程,全面锤炼应天学子核心素养,稳步加快教育技术升级进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适切而有质量的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更多更好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分学年发展目标:
2018学年发展目标:
通过建立校级名师工作室培训机制,开展全员参与校本研训活动,启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探索实践进程。注重立德树人在德育工作全科育人中的落实,启动亲情德育活动项目,拓展德育活动渠道。加快建设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应用课堂教学的能力。
2019学年发展目标:
以校级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选修课程与拓展性课程,逐步建立富有特色的课程文化与课程体系,传承并创新学校民族文化育人办学特色,以文化特色彰显办学特色,形成共性与个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通过加大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课堂建设力度,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转变教学方式、行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0学年发展目标:
逐渐完善学校现代化管理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校级名师工作室培训机制,深度加强教师梯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形成一定数量的各级精品课程。深化德育活动内涵,初步形成具有塔小办学特色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学生创客教育活动,形成一定的未来课堂智慧教育实践经验。
第三部分:具体实践过程及做法
一、从职业走向专业,提升师资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计,教师为本。在新的三年规划实施期内,我校将积极发挥四大校区校际联盟办学优势,不断满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为全体教师搭建信息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让每一位联盟学校的教师经历真正意义上的学识、思想、能力上的讨论和交流,以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主要做法:在“五星育人 三名争创”行动引领下,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通过课堂交流、课题研究、专题互动等多种形式,在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开展思维交流对接,打造区域优质教育品牌,与敬敷小学、稽山小学倾情合作,整合三校的办学优势,发挥名校优势,辐射周边,全力打造敬敷小学和稽山小学的教育品牌,注重团队发展,探索运作机制,与联盟学校的多位优秀骨干教师建立“成长共同体”,高效长久合作走新优质学校的共建发展之路。
1、提升教师的师德综合素养
坚持师德为先,通过培训教育,引领教师;党员队伍,带动教师;榜样示范,激励教师;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等途径,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以提升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核心价值追求,创新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方式、破解办学难题,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使学校名牌效应再上新的台阶。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教师宣誓,评选、宣传先进教师等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全面推进师德建设。同时完善师德规章制度,加大对违反师德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严禁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教育引导教师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同时要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做好教师录用、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等工作,改进教师管理,激发教师活力,提升塔小教师的师德综合素养。
2、提升名师工作室的教学引导力
(1)提升导师队伍的教学研究力。导师的教学研究引导力,是推动名师工作室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学校将继续推进导师队伍的教学研究引导力提升工程,具体包括参加省、市级、全国级的教学培训,积极申报各级教研部门的综合课题、规划课题研究项目,承担各级公开示范课、研讨课、观点报告等业务活动。
(2)培育学员的课堂教学研究力。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柱力量。立足名师工作室,为学员搭建交流、沟通、研讨的平台,从课堂教学的流程入手,即合作互补式备课、同题探究式磨课、小型课题式研课、即席诊断式评课、互动参与式洗课、专家引领式思课。开展多种团队学习形式,努力达到在反思中实践,在合作中共享,在协作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中成就自我的收获,不断培育学员的课堂教学研究力。
(3)激发团队的业务创新学习力。积极实施网络教研工程,学校将借助之江汇、网络名师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移动学习终端等媒介,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科研活动,使网络成为有效教学科研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手段。打破“空间”、“环境”的限制,真正实现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间的互动,为团队的业务创新学习提供技术保证。
上述导师、学员与团队发展积极结合省、市、区各级展评课、比赛课、品质课堂、优质课等活动,任务驱动式促进名师工作室团队的业务创新学习力。建设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课题“三段介入”常态化管理模式,对学校各级课题进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一线教师课题研究规范化管理进程,保证学校教师的各类教研课题能够正常开展研究工作,并能够及时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加强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指导教师做好课题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强化对研究成果的理性思辨,从而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特质与推广价值。
3、建立考评机制,促教师专业发展
为进一步实现多元激励的综合评价,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分层次对各类教师进行考核督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教改创新精神和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1)全员学习,提升业务素养。引导全体教师树立业务学习观念,加强全体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包括深课改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理论研讨、看名家论著、观名家上课、听学者报告等,通过撰写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做一个典型案例剖析、每学期写一篇基于校本研究中感受与收获的论文。通过这些手段加速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学者型”教师的转化,提升业务素养。结合外出听课学习、阅读教育专著等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
(2)全员研究,立足教育科研。引导全体教师把课题研究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研究与落实“深课改”精神结合起来,把加强教育科研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倡导每位教师围绕着移动终端辅助教学、“金名片”擦亮工程、专项课题深入研究、评价改革探索等推进项目,积极申报课题进行实践探索。结合学校的教改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台教师分层业务考核细则,总结研究成果,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3)全员实践,创新课程开发。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课程改革与创新开发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参与课程改革,个个寻求发展的课程研究氛围。结合学校民族文化育人办学特色、立足校级、班级拓展课程运行现状,分析不足、把握学情、回应需要,开设富有塔小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如塔山文化考察课程、崇德德育文化课程、经典语文阅读课程等。同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的落实;鼓励每个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打造多个校级精品课程,争取多个区级精品课程、市级精品课程参评,逐步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课程群。
二、从课堂走向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是进行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主要做法: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集团四大校区为协作研究团体,组建课程开发人员团队,研究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落实指标,梳理曾经或正在开展的相关联活动,从课程的视角重新定位活动价值,从课程的要素构成重新设计活动过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整合现有资源,使得具有各校特色的校本意义上的课堂从开发、实施、评价等全过程,通盘考虑,自成体系,打造一批精品课程。
1、立足课堂教学,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课堂,是实施国家课程最主要的途径。国家课程的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基于我校文化立校的视角,结合我校当前实际,在语文、信息技术、体育等学科中开展试点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将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统一的标准、教材,转变为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的课程。这个过程,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材的校本化编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课程学习的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实践行动。
1-6年级语文学习,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课外传统民族文化阅读,在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层次、学习指导方面充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民族文化育人观照下的塔小经典国学诵读丛书。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立足我校2017省配移动学习终端项目、创新实验室,精简现行教材,将学习内容梳理、整合,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删减。同时,研发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根据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的规划课程内容和制定学习目标,建立考评机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在普及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选择考评过程中,优秀的学生作为兴趣社团的成员,成立兴趣社团,开展“智塔”兴趣社团建设,使其成为创新实验室其他拓展课程、精英课程开展的沃土。
2、立足学校文化,开发塔山文化拓展性课程
塔山地域是一个文化集聚地——丰富的地域文化,是开展学生实践考察的有力资源。学校常年致力于民族文化研究,丰富的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探究实践的最好载体。在“扬民族文化”学校精神的指引下,学校一贯以来都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近几年来,学校的民族文化育人成果丰硕。在2018-2020中,学校将根据学校文化特色和深课改背景下大力发展学校特色课程的要求,开发塔山文化拓展课程。
开发塔山文化实践考察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名人活动、名胜古迹考察等联系起来,内涵更丰富,育人效果更明显。围绕塔山地域文化和塔小校园文化,开设相关拓展性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将民族文化育人因子植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中。主要包括:知识类拓展、体艺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从越地经典美文、民族音乐欣赏、民间工艺美术等拓展课程入手,形成塔山文化考察拓展课程。
今后三年中,结合学校特色,开发完善民族音乐、美术、体育等校本课程若干,从而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满足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需要。学校将在前期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分年段开展体育特色课程。具体为:一年级足球课程,二年级轮滑课程,四年级网球课程,五年级乒乓球和游泳课程。同时,找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之间的关联,整合训练要素,制定校本教材(纲要)。制定明确的课程考核要求,提升教学效果,确保学校竞技体育成绩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学校还将结合师资、场地、设备等,进一步发挥教师特长,组建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由校长亲自挂帅,分管校长、各教研组长全员参与,在学校文化的总领下,梳理国家课程中民族音乐、美术、体育的内容和元素,适当补充和提升,开发成相关校本课程。形成民族体育、艺术校本特色课程群。
用课程的眼光看课堂,进行梳理、实践、改进,编写课程实施纲要,再根据纲要和实践基础编写相关教材,培育一批精品课程,形成完整规范的课程纲要、标准、目标、内容及实施方案;建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资源库,确保课程的实施;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的落实;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由此,最终形成具有塔山小学教育集团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从技能走向素养,培育应天学子
课程文化重在“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只关注知识与技能,最终价值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课程学习,我校坚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纲,以立德树人的开发理念,坚持德育为首、民族传统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把握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主要做法:三年中,学校将立足民族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探索德育工作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品质化、课程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崇德力行,知行合一。充分发挥红船学院系列活动、志愿者服务、春(秋)游活动和各种仪式教育的作用,让每一名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实现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活动目标。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凸显育人效果,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快乐、成功,共同培育应天学子。
1、坚持德育为首,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思想道德品质的人。坚持德育为首,真正要义是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好、把握好和处理好人才培养上的价值取向性,保证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学校结合民族传统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与理念,为德育教育活动打上传统优秀文化的烙印,让积极向上、奋发有为、修身齐家等民族优秀文化品质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后的三年规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国旗下成长课程,办好塔小红船学院,以党建引领少先队发展,将“亲情家书”和开学课程、班队活动、家长学校等活动相结合,用书信这一文化方式来构建起家校互通的桥梁。通过主题征文活动、班级微队课、教室文化展示等方式,展现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根据日常行为,制定本年级、班级的品质行为教育的主题活动内容,通过晨间谈话、主题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道德故事大讲堂等各种形式宣传发动,形成《塔小学生行为准则》,逐渐形成爱国爱家乡、责任担当、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具有塔小民族传统文化烙印的思想道德品质,净化心灵,美化言行举止,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进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
2、积淀科学素养,提升学生智慧学习内涵
科学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科学精神为其中的基本要点之一。科学素养是应天学子的应有基本素质。
2018——2020,塔山小学教育集团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打通校区物理壁垒,整合敬敷小学科技教育、稽山小学水科学课程等资源力量。落实科学教育,积淀科学素养,提升学生智慧学习内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在各年级已经做到全覆盖。这为进一步落实科学素养教育提供了契机。今后,学校将在各年级中通过“我是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以致用、格物创新意识。通过布置学校科学墙、教室科普角、软板生物角,营造科学探究氛围,培养科学兴趣爱好。走出去,通过科技馆等专业场馆的探索研究实践活动、建立校际间科学教育联动机制,了解科学发展历程、经历科学活动探索过程。请进来,通过科技工作者讲解、视频影片、科普大篷车等方式,近距离接触科学仪器、运用科学知识、感悟科学力量,提升学生智慧学习内涵。
3、丰富动手体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儿童的智慧在指尖上。校级、班级拓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今后三年中,开设丰富、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项目,借助创新实验室、仪器室、美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开展泥塑创意、探究实验、劳动技术比拼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丰富活动体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第二课堂”,利用春(秋)游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结合学工活动、亲情家书项目,拓展学生课余生活,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健全学生的人格。
继续加强与街道、社区的联系,强化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注重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建立街道、社区共建机制,依托社区指导少先队队员有计划地开展亲情公益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加强指导,拓展德育活动渠道,丰富活动主题,以此深化动手实践教育效果。
四、从经验走向大数据,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革命浪潮的风起云涌,教育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教育的信息化要求在教育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保证扩大教育规模,为教育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提供保证。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途径,只有不断革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立德树人的需要。
主要做法:今后三年中,学校将打通四大校区的信息交互渠道,积极提升校区间智能化管理水平,发挥智能管理效用,提升信息交互能力。积极立足创新实验室相关设施,结合我校申报的越城区2019年规划课题《基于“智塔”创新实验室的信息技术拓展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金名片、文化‘越’”项目《基于拓展与融合的博雅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证研究》等开展运用移动终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总结成功经验,并争取适时推广,不断总结精准的教学理念和与其移动终端相匹配的教学方法。让教师的教学,从传统的凭经验,走向大数据,助推“新塔小”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1、更新教学观念,升级软硬件设备。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育人方式,唯有从模糊、不确定、可能这样的经验主义状态中觉醒,走向基于数据的、基于分析的教育教学,才能让教育的改革,在信息化的跑道上落地。为此,学校将通过组织培训、研讨、交流等多项活动,引导全校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精准教学意识。
同时,加大设备投入,积极建设教学环境。硬件方面,在现有良好网络情况下,进一步增添设备并优化网络稳定性和承载力。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购个性化学习平台和终端,并做好实验班级相关设备进场、维护、各类活动中相关设备的协调等服务工作。软件方面,包括软件安装、更新、账号建立、教材绑定、权限及管控设置等。依托学校信息技术组,打造校内技术支持团队,联合平台及终端供应企业,做好培训工作,并在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步转变过程中做好持续保障。环境方面,在依托网络、平台等公共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建设校本资源,并做好对资源的管理,最终形成有体系、实用、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资源库。
2、开展精准教学,促进个性化学习。塔山中心小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自创办起,就是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楷模。在移动学习终端不断进入课堂、颠覆教学过程的背景下, 学校将积极开展精准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与一般意义上的精准教学相比,我校的精准教学将积极依托移动学习终端的技术支持,开设移动学习终端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实验学科,通过借助移动学习终端的诊断、分析、互动、反馈功能,促进教师教学引导的精准性,学习指导的精准性,问题解决的精准性,评价活动的精准性。
具体地,利用移动学习终端,教学引导上更加精确地把握难点,突出重点,让教学朝着精深的方向发展。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困难朝着精透的方向进行点拨,作业辅导与评价的过程朝着精细、精致的方向进行管理。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规划落实、开展的项目协调、总结、组织等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工作中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在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下,根据本规划的工作任务,落实校长全面负责规划实施制,副校长具体分管制,中层各科室部门执行责任制。
行政协调中心:统筹校内外各项资源、总结各中心的工作任务开展情况,协调并解决规划落实过程中的矛盾问题。
教学研究中心:提升教学质量,探索有效教学的评价机制。负责课题运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德育指导中心:完善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后勤保障中心:提供强有力的设施、设备、场地等后勤保障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数字化校园提供技术支撑。
三、制度保障
1、形成机制,加强监督。
在本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以评促做,绩效挂钩。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用评价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与绩效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规划的制定体现了全校教师谋求跨越式发展的凝聚力,反映了集团四大校区齐心投入改革共享教育成果的执行力,规划的实施要求全校教师围绕大局抓落实的向心力,把规划的蓝图逐步变成现实更反映了全校教师砥砺奋进鼓干劲的战斗力。我们有信心,通过三年的努力,学校全面落实名校、名科、名师的“三名争创”活动,成就一所享誉于世的“应天”集团名校。
绍兴市塔山小学教育集团 二零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