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农业名词

总页    科研专区    词语参考    农业名词
    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从表面上看似乎仅是简单的名词组合,其实不然,它富有实实在在的深刻内涵。
    就理论定义而言,"数字农业"指的是将遥感、地理信息、全于定位系统以及电脑、通讯和网络、自动化设备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变化以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获取信息,建立动太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种现象。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事实上"数字农业"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综合概念。近几年来,与"数字农业"技术体系有关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侧重点,成为极其活跃的领域。
    迈入新世纪,我国面临着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局面。为保障10多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势必要进行一次新的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粗放生产向集约经营转变。可以预言,"数字农业"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应用,必将成为新世纪农业科技革命不可缺的重要内容。

    订单农业
    是指农产品订购合同、协议,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契约性、预期性和风险性。订单中规定的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因为订单是在农产品种养前签订,是一种期货贸易,所以也叫期货农业。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一种进步。
 
    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都市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三、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四、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立体农业(stereo farming)
    又称层状农业。着重于开发利用重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进行垂直空间的多层配置;自然资源的深度利用,主产品的多级、深度加工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技术形态的多元复合等。立体农业分异基面和同基面两种类型。异基面立体农业指不同海拔、地形、地貌条件下呈现出的农业布局差异。如云贵高原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区水田以冬作物--水稻一年二熟为主,旱地以小麦一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或二熟为主,还可种植热带、亚热带瓜果;半山区以一年一熟水稻或一年二熟旱作物为主;高山区只种玉米、马铃薯、荞麦等一年一熟旱粮;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属微观异基面立体农业。同基面立体农业指同一块田地上的间混套作及兼养动物、微生物的立体种养系统。如林粮或粮菜间作、稻田养鱼、农田插种食用菌等。合理的立体农业能多项目、多层次、有效地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生产力,并且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的三种模式
    生态农业有多种模式。发展生态农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科技等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
    以"食物链"原理为依据发展起来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型模式。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同时并存着多种生物,它通过一条条食物链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如按照食物链的构成和维系规律,合理组织生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潜力,节省资源且减少环境污染。如利用作物秸秆作饲料养猪,猪粪养蛆,蛆喂鸡,鸡粪施于作物,在这种循环中,废弃物被合理利用,可减少环境污染。利用食物链组织生产的还有作物-畜牧-沼气循环;作物-食用菌循环等。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互制约,即一个物种对另一物种相克或捕食的天敌关系,还可人为地调节生物种群,达到降低害虫、杂草及病菌对作物危害的作用,如利用赤眼蜂对付玉米螟,杀螟杆菌防治稻纵卷叶螟等。
    根据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发展起来的时空演替合理配置型模式。根据生物群落生长的时空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组织农业生产,是生态农业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这种模式,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使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并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例如,为了让农副业生产向空间或地下多层次发展,可在田间实行高秆、矮秆作物搭配种植,同时在田间的沟、渠、过道的空间搭设棚架,栽种葡萄、云豆等爬蔓作物;可在温室、蔬菜大棚、专业化生产工厂里,采用普通栽培、无土栽培等方法,进行多层次生产;还可将种植植物和动物养殖搭配起来等。在时间演替上,可采用间�鞣绞剑谕煌恋厣现种渤墒炱诓煌淖魑铮猿浞掷米试础�
    在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的系统调节控制型模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繁衍生息,必须随时随地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同时环境在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得到某些补给,以恢复元气和活力。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受到生物影响而改变了的环境又对生物产生出新的影响。如果不顾这个规律,过度开发,只顾索取,不给回报,便会使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枯竭。所以生态农业必须通过合理耕作、种养结合来调节控制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和无机相结合,资源利用和保护相结合,促进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

    农业标准化
    农业标准化是由标准化概念按行业分类衍生而来的。因此,要准确表达这一概念,首先要理解标准化的概念。标准化学科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即标准和标准化。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订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重复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订、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称为农业标准化。

    有机农药(organic pesticide)
    农药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品种总称。这类农药有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杀线虫剂及杀鼠剂。是使用最多的一类农药。

    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的概念区别
    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它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它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 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
    绿色农产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农产品。它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
    1.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农产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
    2.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
    3.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其他农产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绿色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的显著特点:
    1.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无公害农产品是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节水农业
    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节水农业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早地农业是指降水偏少而灌溉条件有限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观光农业
    也叫旅游农业,是农事活动与旅游相结合的农业发展形式。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耕、收获、采摘、垂钓、饲养等活动,享受回归白然的乐趣。

    特色农业
    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农业信息化
    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我们认为,其基本涵义不外乎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越来越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总之,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应该是,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的主要作用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按其本身性质和功能可分为六类:
    微量元素肥料: 具有一种或几种微量元素标明量的肥料。这类肥料中含有一种或几种对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需要量很少的营养元素,包括锰、硼、锌、钼、铁、铜等。市场上主要的品种有:硫酸锰、硼砂(硼酸)、硫酸锌、钼酸铵、硫酸亚铁、硫酸铜及各种微量元素混合的肥料。
    微生物肥料:由一种或数种有益微生物、培养基质和添加剂培制而成的生物性肥料,通常也叫菌剂或菌肥,包括固氮菌类、磷细菌、钾细菌、抗生菌类,还有具有加速有机肥堆腐速度、除臭等功能的微生物菌剂。其中固氮菌类包括共生固氮菌,如豆科作物的根瘤固氮菌,自生固氮菌和联合固氮菌。微生物肥料除含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以外,还含有调节植物生长的多种调节剂、氨基酸等。市场上主要的肥料品种有:硅酸盐菌剂、复合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调节剂类: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和植物生长机制的物质。主要类型有土壤调理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市场上主要土壤调理剂的品种有:水稻床土调制剂、土壤保水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品种有:油菜素内酯、植物生长刺激素以及衍生物等。
    氨基酸肥料: 能够提供各种氨基酸类营养物质的物料统称为氨基酸类肥料。目前主要是利用动物毛皮和下脚料经水解后加工而成,也有利用微生物转化生产氨基酸肥料。市场上氨基酸肥料多为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复合(络合)而成的复合氨基酸肥料。
    腐植酸肥料: 富含腐植酸和一定标明量无机养分的肥料。以泥炭(草碳)、褐煤、风化煤、秸秆和木屑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化学处理或再掺入无机肥料而制成的。有刺激植物生长、改善土壤性质和提供少量养分作用。主要肥料品种有:腐植酸铵、生化黄腐酸和腐植酸复合肥。
    添加剂类(大量元素):指含有用于改善肥料性能物质的肥料,主要包括含有防止或减少肥料吸湿结块的添加剂和抑制氨态氮挥发、减少氮损失的添加剂及消化抑制剂。含有添加剂的肥料品种主要有:长效碳铵、长效尿素等。  
2017年9月26日 15:2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