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联文库-企业内部免费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个人数字图书馆  博联在线文档学习分享平台

博联文库

福州四十中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验实施方案

总页    公务专区    实施方案    福州四十中高中新课程校本研修实验实施方案

      校本是学校发展之本,校本研修为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校本研修培训是学校发展和新课程实施的中枢和保证。是实现新课程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必经之路。


      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2、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选择研修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一体化。
      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
      1、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学校,建立有各自特色的校本研修制度,探索有新课程背景下,城乡学校发展之路与师生成才之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高中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3、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4、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5、通过校本研修,解决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在本校充分运用,在同类校中得到推广。


      三、校本研修遵循的原则
      坚持以校为本的研修原则。校本研修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立足本校实际,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阵地,以学校为主体,着眼本校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研修原则。校本研修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以人为本位,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促进内化于外化的辨证统一,实现要我们学到我们要学的转变。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培训原则。校本研修要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水平角度出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探索素质教育。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研修原则。校本研修要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解决实际问题,又要着眼于长足的发展;面对教师既要注重基本功基本技能,又要注重观念的转变和再学习科研能力的培训。
      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研修原则。校本研修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共同研究学习探讨;培训的计划、内容以及时间的安排要具有科学性,学习研究培训的方式更要在科学指导之下进行。
      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进行,又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育中地现实问题和未来问题。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杠杆,着眼于课程、教材、教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教研培合一的研修原则。校本研修要以科研为导,明确教师参加研修科研课题,以培为主,教培结合;要体现教研过程就是科研、培训过程,教研、培训过程就是教科研过程。
      坚持系统性与灵活性的研修原则。以学校整体发展和教师专业化为本,注意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校本研修虽然是以校为本,但应是大校本,开放的吸收,灵活的研修。
      坚持开放性与协同性原则。研修的资源既要向内挖掘,又要寻求外源,请进来走出去,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寻求精良的师资援助。实行校内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整合,对外与培训研修机构的协同合作。
      坚持发展创新的培训原则。“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以创新求发展。作为一个崭新的继续教育形式的校本研修,有着更为自由更为广阔创造的空间,而且又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校本,给予了极大的创新机遇。


      四、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和推进策略
      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推进策略是:紧扣中心、加大宣传、校长负责、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专家引领、课题带动、搭建平台、示范辐射、评估激励、重在实效、打造品牌,构建特色。
      1、紧扣中心,即围绕新课程,制订切合实际的校本研修内容与形式。校本研修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新课程、新理念、新知识为目标,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为基本内容,并紧密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对研修内容不断进行更新。校本研修内容灵活多样进行自主学习,自修反思、课题研究、教学技能训练。组织专题讲座、集中辅导、观摩教学、研讨交流。开展教研活动、名师带徒、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等等。
      2、加大宣传:教师是新课程研修的主体。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广大教职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通过行政会教职工大会、教研组长会等反复从面上、点上进行深入宣传新课程的理念,使全校教职工中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研修自觉性与积极性浓厚学校新课程实验学习氛围。
      3、校长负责:校长负责明确校长与校党政领导是校本研修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由校长牵头,由相关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制订实际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学年(或学期)研修计划,并组织实施,为教师提供条件,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开展。
      建立校长为校本培训研修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落实四责:
      规划之责:对校本培训负有规划的责任,一位优秀的校长也体现了他办学思想的成熟和领先,在学校办学思想中,教师发展不仅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条件,也应该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学校对学校教师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实现途径进行认真规划,制定出规划方案。在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年度或学期的培训研修安排,以保证规划的分段实施。
      实施之责:校长对校本培训研修负有领导实施的责任。校领导带头参与校本研修、带头提高自己。在发挥示范作用同时,组织好教师研修,领导班子中,落实人员实施教师研修工作。
      保障之责:学校对校本研修负有提供条件保证。要把研修作为以法治教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在时间、经费、资料、设备、机会等方面,创造条件为校本研修开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
      管理之责:学校对校本培训负有组织管理的责任。一是落实管理,使校本培训有人组织,有人实施,有人考评。二是制定完善培训制度,强化管理。
      4、统一部署就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统筹规划,明确职责。校本对研修工作进行管理与指导,研究制定校本研修的实施方案和检查、评估方法,并专门进行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实现四到位:责任到位,成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本研修的管理实施机构,落实研修管理与辅导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校长——教务处、教研处——辅导员(教研组长、集备组长、骨干教师——教师的管理实施网络,确保研修落到实处。管理到位:明确管理责任,制定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组织与实施、评价与奖惩考勤与考核,明晰化、操作化,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真正实施。辅导到位:建立一支良好的辅导员队伍,只有辅导员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才能开创一条适合本校教师发展的道路。吸纳优秀和资深教师,确立专人专职负责。研修到位:研修要形成系统化,要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制定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内容划分研修人员,安排研修时间。并做到研前有计划,研中有笔记,研后有考核。
      5、“全面推进”就是在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成立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和以教研处为主的校本研修服务辅导中心,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巩固加强以教务处、教研室为中心,教研组、集备组具体实施的三级研修网络。落实完善“四定、五统一、三研究”的集体备课研修制度。
      6、专家引领:建立专家指导队伍,加强对校本研修的指导。建立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小组,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培训、外出学习等措施,培养和锻炼一支校本研修专业指导和骨干人员队伍,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组织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聘请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做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现场指导等。提升校本研修层次与品味,同时开展多层次校本研修辅导、经验交流,由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教研员、骨干教师经过研修备课后的辅导讲座,请骨干教师作案例分析、反思报告。
      7、课题带动就是把开展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与课题为抓手,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校本研修,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研修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科研课题研修是校本研修最重要的校本研修方式,而且课题立项不断升级,参加研修的人员不断增多,实现全员参与,全员研修,全员提高,使课题研修形成学校风气与特色。具体做法是:
      (1)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通过对在新课程实验实践中学校、班级和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反思和评价, 从出现的突出问题中遴选出教研组的课题。
      (2)讨论和确定课题。通过学科教研组教师的互动交流,探讨可能的解决策略,确立不同时期内的研究课题,并上报学校申请更高级别的研究课题。重点确定近期内要通过研究重点解决的课题。
      (3)研制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在确定课题后,深入探讨有关问题,研制整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措施和步骤、研究结果的预测等。
      (4)方案的实施和修正。教师按照研究计划和课题方案,创造性地、有计划负责任地采取步骤,研究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对在研究这碰到的新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补充原有的计划和方案。
      (5)总结和评价课题。在某一个阶段,教师对在实施过程中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研究方案、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和整理,描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为开展下一步的校本研究行动提供参考。
      (6)再反思。教师要继续对已有的成果进行修正和补充,使之在本校得到应用,在同类学校得到推广。
      8、搭建平台:加大对校本研修的投入,从设施、资料等方面为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条件保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和“校校通”进行学习交流,努力构建基于网络信息条件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努力把校本研修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9、示范辐射:示范先行就是按照“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重点抓一批校本研修的示范性年段、学科,使其发挥示范作业,带动校本研修的全面开展。
      10、评估激励:建立推动校本研修全面开展的有效机制制度。校本研修的评估、督导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把校本教研的参与及成效与教师“发展性评价  ”结合、与教师职务考核及教育教学量化等统计挂钩,并纳入教师评先晋级及评选先进教研组、集备组奖惩制度体系。
      11、重在实效:加强领导、注重质量,讲求实效。校本研修关键在学校、在学科、在年段,涉及面广,如果管理不严,就会流于形式。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研修档案,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从实际出发,重过程,求实效。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使新课程校本研修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推进完善。完成四个转变,实现四个提升。通过教师的全员性、主体性、互动性参与,完成校本教研目标、手段、策略和内容的转变,是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的前提。一是校本教研目标由原来的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完整性、艺术性以及预设目标的达成,向新课程实施后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受、体验以及生成目标的达成转变。二是校本教研手段由原来的教学理论演绎、实践经验提炼、归纳、总结,资料收集、整理为主,向新课程实施后的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自我反思为主转变。三是校本教研策略由教师个体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櫈的独立钻研为主,向备课组、学科组对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信息的合作交流为主转变。四是校本教研内容由原来的以解读、延伸教育理论,诠释、注解教学内容以及探讨、解答解题技巧为主,向新课程实施后的以正确选择、科学判断教育理论,不断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创设、有效生成教学情景为主转变。研究课题也随之由以理论假设为主向实践生发为主转变。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校本教研实践,实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案例研究、自我反思四个核心环节的提升,使教师体验到校本研修对提高实施新课程能力的作用,使有效落实校本教研目标的关键。一是努力培养实践中的“校本专家”、“骨干”,逐渐摆脱对理论专家的依赖,实现了专业引领的提升。二是在同学科组内开展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推进不同学科、不同学校之间的同伴互助,实现了同伴互助的提升。三是在普遍推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案例研究系统性的研究,实现了案例研究的提升。四是在强调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加强对新课程的全面反思,实现自我反思的提升。
      12、构建特色:在新课程校本研修工程中,要不断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亮点,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各自的专长,从而逐渐形成教师有专长,学科有特色,学校有品牌的实践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格局。


      五、校本研究的形式与内容及操作要求
      (一)形式
      校本研修方式有两大特点:一是自主性,二是灵活性。学校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研修更加突出针对性、实在性,更加突出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内容的多样,也给予研修形式的多元化:
      专题的研修式:专题研修主要以集中办班、理论学习、实践研讨和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侧重围绕新课程的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解决,侧重于信息交流。
      课题研修式:课题研修式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中,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科研能力。
      分层研修式: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因人施教、因需施教的培训,对新教师群体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群体分层次重点研修。进行研修的指导,教师既可能是教师个体也可能是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协作指导小组等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要积极组织退休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参与本校教师的个别指导。骨干教师的校本研修,骨干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骨干教师的校本研修就是从学校骨干教师中选择,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出发,立足岗位,提高其师德修养。培养骨干教师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培训方案,敢于定尺子压担子强调培养对象在改革和实践中的主题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其内功修炼。在校内外的示范和辐射作业。培训骨干教师要肯于投入和下大力气,请国家级专家教授作为指导老师,结对子拜名师。
      微格研修式:这是类似于给影片图片定格,是把学校及教育教学某以情况或问题定格,像拍摄的微格形式确定下来,如何对这以确定内容分析讨论研究,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并寻求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办法。
      自学研修式: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任务,确定实施的自修研修方式。教师读书学习及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具体做法: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法。学校积极为教师自修提供条件,促进教师自学,激发教师辅以制度、检查督促,奖勤罚懒,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并举办定期或不定期式的新课程读书自学活动交流会、报告会或各种技能竞赛观摩。自学研究式是校本研修主要形式之一。
      开放研修式:校本以校本,本在自身的发展。发展不仅要挖掘内部资源,还要引进外部资源。研修就是再造发展之力,闭门造车造不出校本。因此校本研修要开放,资源共享。开放研修式包括:
      团队合作式:教师之间开展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克服教师各自为战,自扫门前雪的封闭状态,通过教师间的研修互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然后集中总结,使实践新课程观念、方法、技能更加完善和科学。
      机构合作式:学校可以和大学、进修学校、教育学院进行合作。采取“合约式”、“顾问式”、“课题式”等方式进行校际合作式:几所学校互通有无,共建一个培训基地。基地是信息交流场、也是设计所和输送站,实现资源共享,相得益彰。校际间得观摩、经验介绍都是有效的研修方式。还有校际间的网上学习和交流。通过选送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培训提高教师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教学培训式:校本培训模式还可以教学形式出现,虽然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但问题单一,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实效性,它包括: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示范模范式、情境体验式、网络信息交流式。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条块划分进行研修方式,则应包括:新课标研修、办学理念研修、职业道德研修、学科领域研修、岗位责任研修、教学技能研修等;从研修人员上可分为特殊研修、重点研修、全员研修。从研修时间上可分为:短期、定期、长期。从研修空间上可采取校内研修、开放研修。无论什么样方式的研修,校本研修都是以问题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研培合一。即知即传、互教互学为主要方式进行。也受校本研修,争取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选择,必将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流。
      (二)内容及操作要求
      校本眼修至少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每周保证一次的集体备课研修时间。(2)每个月每个教研组至少要组织二次国内外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3)每学年组织一次新课程实践教学比武或观摩。(4)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新课程课件的评比和论文的交流。(5)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新课改论文。三年教龄以下的教师一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6)公开课的要求:高级教师每学年至少要开一节示范课、中级教师一学年至少要开一节研究课、初级以下教师一学期至少要开一节汇报课。(7)以老带新的要求:高级教师都必须要指导一个教师,初级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位中级以上教师指导。第一年上高三的教师都必须要有一位高级教师指导。(8)学校、各处室、教研组直到每位教师教必须要有校本特色的完成继续教育的详细计划。除了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完成继续教育内容之外,要努力开发校本培训的资源,丰富校本研修的内容。(9)要有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研修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与评估验收。(10)信息技术的培训:50岁以下的高级教师都有要通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且要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提高教学效率、实施新课程地有效手段,必须成为校本研修中教师个人学习的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学校要进行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与方法。(11)课程标准的研读和各个学科每一个学科内教学内容的安排方案的确定必须作为教研组校本研修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12)教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校本研修的一长期任务。(13)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是新课程的灵魂,是校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14)新课程评价方式的学习与研究是推进新课程顺利进行的要求。(15)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学习与研究是丰富新课程内容的有效措施它能保证课程内容的具有时代性。(16)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方式方法的学习与研究是新课程实施的闪光点。


      六、校本研修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与强化市区、校、科组“三级管理”是全面推进校本研修深入的保障。(1)建立市区级校本教研指导中心,加强对全市、各区校本教研活动的宏观指导。组织市区校本教研的研讨会,整合市区各校校本教研的资源,确定校本教研的主题,评选市区课改名师、优秀青年教师,组织市区的专业引领活动,提升市区各校校本教研的经验,推广校本教研的可行做法,物化市区校本教研的成果,使各校的成果实现区域共享。(2)建立校级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由校长和主管副校长牵头,教科室主任或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学校领导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校实际,提出落实校本教研有关要求的具体措施,组织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对本校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选拔本校的课改骨干教师与优秀骨干教师,加强对学校各学科组校本教研的规划和管理,总结、推广学校校本教研的经验。(3)建立学科校本教研小组。学科组的主要任务是规划本组的校本教研活动,组织每周一次的活动,落实市、校两级校本管理机构的任务,确定本科组校本教研的研究专题,组织开展同伴互助和案例研究,组织本组教师研究和解决在新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督促教师自觉进行自我反思。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或指定岗位培训主讲或指导教师由学校认定、登记、备案。处室科、年段组、教研组要提交学年、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和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1、校本研修的组织及其职能
      (1)领导小组职能:
      ①负责校本研修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②为校本研修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
      ③指导校本研修的实施,检查校本培训的进程,保证校本培训的质量。
      (2)教研处(教师研修服务辅导小组)职能
      ①负责校本研修规划、具体实施的日常工作。
      ②组织教师开展专题学习、专题研修。
      ③做好校本研修活动、专题讲座等活动记录,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
      ④定期向校长室汇报校本研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3)处室科、学科组、年段组职能:
      ①负责本部门校本培训的计划、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本部门校本培训活动记录,收集、提交活动过程材料。
      ③定期汇报校本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4)集体备课组职能:
      ①负责本备课组专题活动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活动的过程记录、资料整理、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2、校本研修的考核管理
      (1)教师校本培训研修情况由教研室建档,井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记入教师岗位年度考核,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与程序给予认定。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包括教师读书学习、群体集中学习以及专项培训等。
      (2)第一次担任新的高中岗位工作(例如,第一次担任高中任何年级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均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并通过学校考核、审核合格.岗位培训由指导教师或主讲教师执行。
      3、校本研修,的经费管理
      (1)学校给予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经费支持。
      (2)学校给予校本培训、专题讲座等活动经费支持。


      七、高中新课程技术研修工作规划和进程
      2006年秋季起,在高中起始年级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高中新课程在观念、目标、结构、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高中新课程实验,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将面对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困惑,这对习惯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管理模式和教学行为的教师说来,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挑战,因此,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启动前期,需要特别人的“启动电流”,尤其要切实做好高中新课程实验前的师资培训工作,使校本培训工作切实做到:关注课改动态,跟踪课改前沿,把准工作方向,抓住工作重点,狠抓难题攻关,创新制度跟进,达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标要求.
      第一阶段,启动前的准备阶段.
      教师是新课程实验的主力军,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实验就难以健康顺利实施。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高中新课程实验就失去了灵魂.我们要把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新课程实验最重要的环节,坚持专家引领,骨于带头,全员培训的做法。培训的次序是:先通识培训,后学科培训;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后解决业务技术问题;培训的原则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切实抓好教师岗前培训工作。
      1、2004年9月一2005年8月,以理论学习和通识培训为主。
       (1)组织部分学校管理人员、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专题培训。聘请省普教师、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领导专家作新课改专题讲座。
      (2)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学习高中新课程理论,即通过集体培训构建共同的教育新理念,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产生思想、观念、情感上的认同感和投身新课程实践的积极性,使教师理解、支持、配合、参与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达到充实知识,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浓厚新课改氛围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上坚持全员培训(学校行政人员、教研人员,全体高中教师)和培训内容的系统性。
      2、2005年8月——2006年4月,以学科培训为主。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参加学习(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培训工作。学习、培训的目标是学习、培训的目标是:使教师了解高中新课程的特征,明确新课程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的辩证关系,熟悉、深刻理解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方案,能理解以必修课为基础课程,以选修课、校本课程为拓展课程的课程模式,理解学分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2006年4月——2006年8月,以岗前培训为主。这是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前师资培训工作最重要的阶段。高中新课程实验动员。以学习组为单位,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宣传手册》,学习学校整理编印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学习与研究参考资料》,明确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任务和要求,加深、强化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岗前培训。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2006年秋季新高一年级全体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骨干教师、教研组氏、教研员等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高中新课程学科教材以及高中新课程教学参考资料,进一步明确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具体任务和具体目标要求,深入理解和接受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增强高中新课程实效的信心。
      第二阶段,起步阶段
      1、岗位培训、岗位研修分步推进(2000年9月一2007年3月).以教研组(集体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参与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本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制订教师个人读书计划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把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2、技术培训(2006年8月--2007年3月)。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课程的多样性和学生选修课程的选择性,因此,高中选修课程的排课,非原来的人工可为,学校可按计划派出相关人员外出学习一些课程管理操作技术和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专业技术。
      3、课题研究全面跟进(2006年8月——2007年8月)。
      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核心,组建一系列课题研究小组,针对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组织与管理”、“排课与选课指导”、“教学实施”、“德育与心育”等重点工作项目,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适用性或开发性研究。课题组定期在校内组织多种形式和多种类型的有关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习研讨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提供多种机会和途径,把教师个体发现和提出的问题转化为教师群体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把学校里发生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课题,以课题研究活动把校本培训引向更高层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培训,以推动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第三阶段,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小结、反馈调整阶段(待规划)。

2020年9月30日 11:1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