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奖惠明”群雄割据何时休 ——龙泉剑瓷商标争议引发的思考
看了2004年9月20日《丽水日报》新闻调查专刊《龙泉:千年剑瓷陷入商标困局》一文,浙西南关注土特产的人士莫不瞠目结舌。
龙泉青瓷,拥有1700余年历史,名列中国“官、哥、汝、定、钩”五大名窑之一。千百年来,以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原产地而自豪的龙泉人近日居然因申请世代相传的″龙泉青瓷″之原产地证明商标而被指控为侵权!
欧冶子是龙泉宝剑的祖师爷,如今“欧冶刀剑”、“天下第一刀”等称谓和商标却落户庆元。
日用瓷品类“龙泉”牌商标早在十年前就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人抢注。
“哥窑”、“弟窑”早已悄悄在邻县庆元安家。
惊诧之余,笔者觉得家乡的金奖惠明品牌未被域外人抢注实属万幸。但金奖惠明品牌也不容乐观。品牌保护存在着隐患,原产地证明商标“惠明”申报步伐有待加快,同时应尽快注册饮料、奶茶类″惠明″商标。茶叶品牌过多,导致产业发展有如上了脚镣在跳舞。惠明茶品牌的现状应引起政府和茶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一
提到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不禁想起了常常作为文明古国见证的四大发明。
千百年来,国人沉浸于先辈不凡创举的辉煌史册中。火药替代了原始的爆竹,在瞬间的爆烈声中自勉自励,连年有“鱼”,一代又一代。指南针则在选择墓地上大派用场,祈盼世代财丁两旺。直到八国联军的炮火攻破国门,我们勇敢的义和团勇士还袒胸高呼:刀枪不入。虽义薄云天,勇猛盖世,怎奈罗经、鞭炮蒙不住洋人,大清在惊呼船坚炮利的长叹声中只得赔银割地献于向来瞧不上眼的蛮夷方得以苟存。
享誉千年的金奖惠明茶之品牌境遇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直不敢动笔,因为“金奖惠明”四个字太沉重、太深厚了,现情势所迫,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翻开5月27日的《浙江日报》浙江“十大名茶”出炉记,作为惠明茶原产地人士怎能不有所感慨呢。
占据人间天堂优势的西湖龙井茶只是笼统地说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史册上有名的开化龙顶茶也只是在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被列为贡品。
而景宁的金奖惠明茶始于唐比西湖龙井早了一个朝代,明成化18年即被列为皇家贡品,早在1915年就由浙江省政府选送参加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时获得金质奖章。金奖惠明茶竟然是“十大名茶”中享誉最早、底蕴最为深厚,唯一在茶名前冠以“金奖”的品牌。据说,金奖惠明茶还是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获奖的茶叶品牌。
审视惠明茶,回首看,我们无比自豪;看现实,我们感到压力巨大。
茅台酒,久负盛名的国酒,早已成为富甲一方的产业,而惠明茶不仅没有成为国茶,仅仅是作为县人穿州过省的礼品茶。县内除三石村有一处茶青市场外,竟看不到一处茶叶成品市场,零星的几个茶楼也是与餐饮为伍。《浙江“十大名茶”出炉记》上金奖惠明茶仅有“名气”而不见数量。
即使上了数字,我们也深感底气不足。不要说历史名茶总量遥遥领先,就是后起之秀也是咄咄逼人。
大佛龙井,全县茶园面积8.6万亩,产值3.05亿元;开化龙顶有茶叶生产基地7000公顷(折合10.5万亩),2003年产量3万担,产值3亿元;史上未闻其名的松阳银猴茶不仅与金奖惠明茶同时获得十大名茶桂冠,拥有7.1万亩生态茶基地,而且2003年茶叶市场交易量达9955吨,成为浙江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据《中国民族》2004年景宁专刊载,景宁全县建成高标准茶园面积30384亩。就是这样份额的茶叶竟然还被16只商标所分割。
二
由于金奖惠明茶历史悠久,是几代茶人共同努力创下的牌子。长期以来存在全县人民的知识产权,是共同财富,谁都可以用的意识。各自产品都打着“金奖惠明茶”的旗号,发生了“惠明”商标权属争议。经过多次的法律宣传和专项整治,逐步规范,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惠明”商标权属问题,广大茶农、茶商只得另行注册自己的产品品牌。全县现注册商标有惠明、奇尔、玉簪、迈挺、惠明寺、际头、雪花际等16个商标占全县有效注册商标的27%,其中惠明是省级著名商标,全省十大名茶;奇尔是省名牌产品;玉簪茶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众多茶叶商各自打自己的品牌,未能形成合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宣传费用分散,对名牌茶的产业发挥极为不利。这一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万变难离其宗,虽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来自相同产茶区,造成了同一产品多个品牌的怪现象。仅从注册的名称上也还可以看出,砍断骨头连着筋。如“惠明寺”牌与“金奖惠明茶”何以区分?还有“际头”与“敕木山”等商标,惠明茶本来就主产于敕木山,际头一带。有的品牌茶叶从商标名称上看不到“惠明”的影子,但在茶叶包装盒子上总忘不了介绍一句:历史名茶金奖惠明发祥地基地生产的茶叶。
产品的品牌固然很重要,但不管含金量多高的品牌,还要通过一定的数量走向市场来实现富县强民,否则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就目前而言金奖惠明注册人一统惠明茶产区尚待时日,“金奖惠明”品牌优势还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长期以往,将导致品牌含金量下降,严重影响传统产业的发展。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有朝一日,有可能惠明茶将徒有其名。
鉴于全县茶叶产量低、品牌多制约茶业的正常发展,社会反响大的问题,2001年4月至6月间,县农业局、县工商局与“金奖惠明”商标注册人就金奖惠明品牌商标委托县茶叶产业办公室管理,实现商标有偿使用,全县共享“惠明”品牌,进行了多次协商,后因未能达成一致意愿,而协商未果。如何统一品牌的文章尚未无着落,忽闻又起波折:最近,惠明商标注册人已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奇尔惠明”、“际头惠明”并已进入初步公告阶段,而“奇尔”、“际头”商标早已是我县另外两家企业的注册商标。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
同植一方土,相斥何太急。人们不禁要问:“金奖惠明”群雄割据何时休?
三
提到统一品牌,做大惠明茶产业的重要性,景宁茶人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言及如何结束同一产品众多品牌的局面,各人都有一肚子苦水。
“惠明”商标注册人成立了惠明茶业有限公司,北上南下,对“惠明”商标知识产权爱护有加。若实现传统品牌共享,注册人觉得其权益总得有适度的体现。正在与外地客商合资合作。笔者认为如果“惠明”商标注册人与外地客商合资合作一定要谨慎,若将商标权作为出资合作很可能又出现新的商标权纷争。
其他茶人眼看老祖宗的品牌不能享用,另起炉灶,自然不可能再往“惠明”品牌上投入宣传资金。由于历史的缘故,许多茶人放下“惠明”不用,心中总不是滋味。比如,奇尔公司,是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茶叶企业,曾先后使用过迈挺惠明茶、奇尔惠明茶的牌子,还推出了“惠明”茶道,授予王旭峰“荣誉职工”称号,几年来在宣传“惠明”上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其他一些茶叶商也曾宣传过“惠明”品牌。从客观上讲,众茶人都曾对扩大“惠明”影响力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如今,尽管非“惠明”商标注册单位表示将以茶叶的品质来赢得市场,但茶叶毕竟是特殊的农产品,离不开其文化背景。
茶学专家,我省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省作协副主席王旭峰曾说:“如果用一种植物来比照我们这个民族的话,没有什么比茶来得更为合适了。”她还说,丽水茶叶的品质是上乘的,但品牌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还需要在挖掘本地茶文化,增强茶叶品牌内涵上作一些努力。
同一种植物因所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就含有不同的品质,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想必相近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文化和思想不应差的太远吧。既然县内一时尚无统一“惠明”大业之良策,我们不妨到邻近县市看看人家的做法及效果。
四
回头看龙泉的商标,说的虽不是茶叶,但还是值得思考:国营龙泉瓷厂注册了“中国龙泉”商标,于1996年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可惜的是,因国营龙泉瓷厂改制后,该商标成了一个无企业主的商标,2003年该申请续展的时候却没有企业也没有个人去申请续展,因而使一个极有价值的商标失去应有的法律效力。
对此切肤之痛,龙泉人还是显得比较理智。龙泉青瓷博物馆馆长吴秋华说,应该自省了,不要总找借口,说人家的不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龙泉正在开设知识产权培训班。
松阳的银猴茶原为松阳县松寿乡半古月村注册,后经过协商有偿将商标转让给该县茶叶办。“银猴“作为公用品牌,旗下已有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草、银猴香茶系列产品。2004年整合品牌资源成立了银猴茶叶专业合作社,将10余家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能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吸收为会员企业。入会的条件要求很低,企业使用“银猴”商标无需交钱,但有一条要求丝毫不放松,那就是,按照生产标准统一生产,确保品质,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形成造势合力,促进主打品牌银猴茶叶的知名度。整合资源后,品牌效应凸显。虽然去年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今年茶叶亩产下降,亩均产量同比减25%,但效益却增加23%。该县最大茶叶龙头企业--浙南茶叶市场。实现春茶交易量2629吨,交易额1.4739亿元,同比增加1934.6万元。
云和县朱村乡柳荣伟、柳荣华兄弟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苏州做木材生意时高薪聘请“碧螺春”名茶制作师傅一同回乡包种茶园,学制“碧螺春”。1997年柳荣伟承包了濒临倒闭的苏州吴县茶厂,并注册了“碧螺春”商标。柳荣伟并非仅仅拥有“碧螺春”商标,而是一举收购了该厂和60亩“碧螺春”茶园,后来“碧螺春”还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如今,产值连续3年超千万元。2004年国庆前夕,柳荣伟注册的江苏“碧螺春”名茶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的专用茶,成了名噪天下的国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科技的进步,先辈手工作坊创名牌,并安逸地享誉千年的故事已难重演,独领风骚五百年的奇迹已成历史。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更不会等人。
当然景宁人闯天下的胆识才干决不比周边县市逊色。景宁人取得“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仗的就是股份合作的力量。
2004年3月21日,景宁人投资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兴办的大型绿谷茶城开张了。然而进入这个绿谷茶城的首个名茶却是丽水梅峰茶。从北京发回的绿谷茶城开张消息中竟然看不到“惠明茶”三个字!
走笔至此,面对畲乡茶人的困惑,忽然想起一道自拟题目考试作文所引用的短文。大意说的是,有人见天上飞雁举弓欲射,旁人说,先别射,考虑一下大雁打下来之后是煮还是烤。一时间绕着煮、烤争论不休,等及一位名叫社伯的人拿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半煮,一半烤”的方法时,大雁已经飞走。
飞走大雁是小事,但千年品牌成不了大气候就不是小事了。
作者:林平 毛玉海
龙泉青瓷,拥有1700余年历史,名列中国“官、哥、汝、定、钩”五大名窑之一。千百年来,以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原产地而自豪的龙泉人近日居然因申请世代相传的″龙泉青瓷″之原产地证明商标而被指控为侵权!
欧冶子是龙泉宝剑的祖师爷,如今“欧冶刀剑”、“天下第一刀”等称谓和商标却落户庆元。
日用瓷品类“龙泉”牌商标早在十年前就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人抢注。
“哥窑”、“弟窑”早已悄悄在邻县庆元安家。
惊诧之余,笔者觉得家乡的金奖惠明品牌未被域外人抢注实属万幸。但金奖惠明品牌也不容乐观。品牌保护存在着隐患,原产地证明商标“惠明”申报步伐有待加快,同时应尽快注册饮料、奶茶类″惠明″商标。茶叶品牌过多,导致产业发展有如上了脚镣在跳舞。惠明茶品牌的现状应引起政府和茶业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
一
提到景宁的“金奖惠明茶”不禁想起了常常作为文明古国见证的四大发明。
千百年来,国人沉浸于先辈不凡创举的辉煌史册中。火药替代了原始的爆竹,在瞬间的爆烈声中自勉自励,连年有“鱼”,一代又一代。指南针则在选择墓地上大派用场,祈盼世代财丁两旺。直到八国联军的炮火攻破国门,我们勇敢的义和团勇士还袒胸高呼:刀枪不入。虽义薄云天,勇猛盖世,怎奈罗经、鞭炮蒙不住洋人,大清在惊呼船坚炮利的长叹声中只得赔银割地献于向来瞧不上眼的蛮夷方得以苟存。
享誉千年的金奖惠明茶之品牌境遇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直不敢动笔,因为“金奖惠明”四个字太沉重、太深厚了,现情势所迫,也就顾不得许多了。
翻开5月27日的《浙江日报》浙江“十大名茶”出炉记,作为惠明茶原产地人士怎能不有所感慨呢。
占据人间天堂优势的西湖龙井茶只是笼统地说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史册上有名的开化龙顶茶也只是在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被列为贡品。
而景宁的金奖惠明茶始于唐比西湖龙井早了一个朝代,明成化18年即被列为皇家贡品,早在1915年就由浙江省政府选送参加为纪念巴拿马运河开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时获得金质奖章。金奖惠明茶竟然是“十大名茶”中享誉最早、底蕴最为深厚,唯一在茶名前冠以“金奖”的品牌。据说,金奖惠明茶还是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获奖的茶叶品牌。
审视惠明茶,回首看,我们无比自豪;看现实,我们感到压力巨大。
茅台酒,久负盛名的国酒,早已成为富甲一方的产业,而惠明茶不仅没有成为国茶,仅仅是作为县人穿州过省的礼品茶。县内除三石村有一处茶青市场外,竟看不到一处茶叶成品市场,零星的几个茶楼也是与餐饮为伍。《浙江“十大名茶”出炉记》上金奖惠明茶仅有“名气”而不见数量。
即使上了数字,我们也深感底气不足。不要说历史名茶总量遥遥领先,就是后起之秀也是咄咄逼人。
大佛龙井,全县茶园面积8.6万亩,产值3.05亿元;开化龙顶有茶叶生产基地7000公顷(折合10.5万亩),2003年产量3万担,产值3亿元;史上未闻其名的松阳银猴茶不仅与金奖惠明茶同时获得十大名茶桂冠,拥有7.1万亩生态茶基地,而且2003年茶叶市场交易量达9955吨,成为浙江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据《中国民族》2004年景宁专刊载,景宁全县建成高标准茶园面积30384亩。就是这样份额的茶叶竟然还被16只商标所分割。
二
由于金奖惠明茶历史悠久,是几代茶人共同努力创下的牌子。长期以来存在全县人民的知识产权,是共同财富,谁都可以用的意识。各自产品都打着“金奖惠明茶”的旗号,发生了“惠明”商标权属争议。经过多次的法律宣传和专项整治,逐步规范,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惠明”商标权属问题,广大茶农、茶商只得另行注册自己的产品品牌。全县现注册商标有惠明、奇尔、玉簪、迈挺、惠明寺、际头、雪花际等16个商标占全县有效注册商标的27%,其中惠明是省级著名商标,全省十大名茶;奇尔是省名牌产品;玉簪茶通过国家有机茶认证......众多茶叶商各自打自己的品牌,未能形成合力。提高了生产成本,宣传费用分散,对名牌茶的产业发挥极为不利。这一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万变难离其宗,虽名称不同,但实质上都来自相同产茶区,造成了同一产品多个品牌的怪现象。仅从注册的名称上也还可以看出,砍断骨头连着筋。如“惠明寺”牌与“金奖惠明茶”何以区分?还有“际头”与“敕木山”等商标,惠明茶本来就主产于敕木山,际头一带。有的品牌茶叶从商标名称上看不到“惠明”的影子,但在茶叶包装盒子上总忘不了介绍一句:历史名茶金奖惠明发祥地基地生产的茶叶。
产品的品牌固然很重要,但不管含金量多高的品牌,还要通过一定的数量走向市场来实现富县强民,否则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就目前而言金奖惠明注册人一统惠明茶产区尚待时日,“金奖惠明”品牌优势还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长期以往,将导致品牌含金量下降,严重影响传统产业的发展。如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有朝一日,有可能惠明茶将徒有其名。
鉴于全县茶叶产量低、品牌多制约茶业的正常发展,社会反响大的问题,2001年4月至6月间,县农业局、县工商局与“金奖惠明”商标注册人就金奖惠明品牌商标委托县茶叶产业办公室管理,实现商标有偿使用,全县共享“惠明”品牌,进行了多次协商,后因未能达成一致意愿,而协商未果。如何统一品牌的文章尚未无着落,忽闻又起波折:最近,惠明商标注册人已向国家商标局申报“奇尔惠明”、“际头惠明”并已进入初步公告阶段,而“奇尔”、“际头”商标早已是我县另外两家企业的注册商标。目前,这两家企业均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
同植一方土,相斥何太急。人们不禁要问:“金奖惠明”群雄割据何时休?
三
提到统一品牌,做大惠明茶产业的重要性,景宁茶人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言及如何结束同一产品众多品牌的局面,各人都有一肚子苦水。
“惠明”商标注册人成立了惠明茶业有限公司,北上南下,对“惠明”商标知识产权爱护有加。若实现传统品牌共享,注册人觉得其权益总得有适度的体现。正在与外地客商合资合作。笔者认为如果“惠明”商标注册人与外地客商合资合作一定要谨慎,若将商标权作为出资合作很可能又出现新的商标权纷争。
其他茶人眼看老祖宗的品牌不能享用,另起炉灶,自然不可能再往“惠明”品牌上投入宣传资金。由于历史的缘故,许多茶人放下“惠明”不用,心中总不是滋味。比如,奇尔公司,是一家比较有影响力的茶叶企业,曾先后使用过迈挺惠明茶、奇尔惠明茶的牌子,还推出了“惠明”茶道,授予王旭峰“荣誉职工”称号,几年来在宣传“惠明”上花了不少人力、物力。其他一些茶叶商也曾宣传过“惠明”品牌。从客观上讲,众茶人都曾对扩大“惠明”影响力起到过一定的作用。如今,尽管非“惠明”商标注册单位表示将以茶叶的品质来赢得市场,但茶叶毕竟是特殊的农产品,离不开其文化背景。
茶学专家,我省首位茅盾文学奖得主、省作协副主席王旭峰曾说:“如果用一种植物来比照我们这个民族的话,没有什么比茶来得更为合适了。”她还说,丽水茶叶的品质是上乘的,但品牌影响力还不是很大,还需要在挖掘本地茶文化,增强茶叶品牌内涵上作一些努力。
同一种植物因所生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就含有不同的品质,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想必相近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的文化和思想不应差的太远吧。既然县内一时尚无统一“惠明”大业之良策,我们不妨到邻近县市看看人家的做法及效果。
四
回头看龙泉的商标,说的虽不是茶叶,但还是值得思考:国营龙泉瓷厂注册了“中国龙泉”商标,于1996年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可惜的是,因国营龙泉瓷厂改制后,该商标成了一个无企业主的商标,2003年该申请续展的时候却没有企业也没有个人去申请续展,因而使一个极有价值的商标失去应有的法律效力。
对此切肤之痛,龙泉人还是显得比较理智。龙泉青瓷博物馆馆长吴秋华说,应该自省了,不要总找借口,说人家的不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龙泉正在开设知识产权培训班。
松阳的银猴茶原为松阳县松寿乡半古月村注册,后经过协商有偿将商标转让给该县茶叶办。“银猴“作为公用品牌,旗下已有松阳银猴、银猴山兰、银猴龙剑、银猴白草、银猴香茶系列产品。2004年整合品牌资源成立了银猴茶叶专业合作社,将10余家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能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吸收为会员企业。入会的条件要求很低,企业使用“银猴”商标无需交钱,但有一条要求丝毫不放松,那就是,按照生产标准统一生产,确保品质,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形成造势合力,促进主打品牌银猴茶叶的知名度。整合资源后,品牌效应凸显。虽然去年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今年茶叶亩产下降,亩均产量同比减25%,但效益却增加23%。该县最大茶叶龙头企业--浙南茶叶市场。实现春茶交易量2629吨,交易额1.4739亿元,同比增加1934.6万元。
云和县朱村乡柳荣伟、柳荣华兄弟俩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苏州做木材生意时高薪聘请“碧螺春”名茶制作师傅一同回乡包种茶园,学制“碧螺春”。1997年柳荣伟承包了濒临倒闭的苏州吴县茶厂,并注册了“碧螺春”商标。柳荣伟并非仅仅拥有“碧螺春”商标,而是一举收购了该厂和60亩“碧螺春”茶园,后来“碧螺春”还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如今,产值连续3年超千万元。2004年国庆前夕,柳荣伟注册的江苏“碧螺春”名茶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的专用茶,成了名噪天下的国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科技的进步,先辈手工作坊创名牌,并安逸地享誉千年的故事已难重演,独领风骚五百年的奇迹已成历史。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更不会等人。
当然景宁人闯天下的胆识才干决不比周边县市逊色。景宁人取得“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仗的就是股份合作的力量。
2004年3月21日,景宁人投资在京城茶叶第一街兴办的大型绿谷茶城开张了。然而进入这个绿谷茶城的首个名茶却是丽水梅峰茶。从北京发回的绿谷茶城开张消息中竟然看不到“惠明茶”三个字!
走笔至此,面对畲乡茶人的困惑,忽然想起一道自拟题目考试作文所引用的短文。大意说的是,有人见天上飞雁举弓欲射,旁人说,先别射,考虑一下大雁打下来之后是煮还是烤。一时间绕着煮、烤争论不休,等及一位名叫社伯的人拿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半煮,一半烤”的方法时,大雁已经飞走。
飞走大雁是小事,但千年品牌成不了大气候就不是小事了。
作者:林平 毛玉海
2017年10月15日 15:41
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