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五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积极实施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特色创校的战略。通过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建立并完善了高师教育新体制;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通过推进人事制度的改革,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开展管理制度创新,不断提高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的水平;通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获得了省、市级文明单位、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省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三五普法先进集体、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先进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经文保工作先进集体、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顺利通过了市公安局、教育局组织的创建安全文明考核验收,并受到了省级表彰。学校团委也被表彰为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成人教育志愿服务先进基地、江苏省学生先进集体、盐城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盐城市希望工程工作先进集体、盐城市先进团委等称号。具体来说,学校主要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深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思考;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基础教育会议精神作为全体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的重点。在学习的同时,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招生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思考在竞争日益激烈、体制转变日趋临近的特殊时刻,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搞好师范教育改革,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切实搞好教学改革。通过讨论交流,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
2.认真学习全国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章,引领师生就我校课程及教学如何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增强安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切实推进法制教育。趁着“四五”普法的东风,积极组织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加强有关法律的学习,特别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学生做到“五不要”。并组织了毕业班学生进行法律规章制度考试,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法》等法律知识竞赛。团委、学生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法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鼓励学生走上街头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制学校校长以及派出所、社区、关工委等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寻找教育力量,邀请他们为师生作法制宣传教育报告。
4、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为促进学校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校现有教师党员一百多名,学生党员四十多名。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从2005年7月上旬开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学校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教学工作,常抓不懈,突出师风学风建设
过去的五年,是“十五”规划大力实施的五年,其中2001年又是我校建校60周年,这使我校各项工作在新世纪之初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五年来,我校发展实现了大的飞跃,学校专业增加,人数增多,办学规模扩大,形成了稳步发展师范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2005年5月,学校又升格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并成为江苏省教育学院分院,这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认真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省、市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实施课程设置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化主辅修制的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加强师范类美术、音乐的专业建设,使之成为强势学科;非师范类专业要加强市场的调研认证,制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实施标准,出台了各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加强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的沟通,努力适应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发动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报考教育硕士;继续上好公开课、观摩课、上岗课等,提高教学能力;继续抓好“一三五”工程和“青蓝工程”,铸就优秀的教学骨干;抓住课程改革机遇,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并落实《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促使教师有所作为;坚持干部随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倡导“人人投身于教育科研,人人得益于教育科研”的理念,完善《教科研管理条例》,突出课题研究;着重行为研究,鼓励教师勇于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大课题转向小课题,从思想观念转向具体操作,力求实效,抓出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塑造两代师表。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先后以“道德立身,诚信立业,做文明师生”为主题,开展了“道德建设月”、“诚信立校”、“《纲要》学习月”等各项活动,狠抓了两代师表的道德建设;组织了“诚信杯”作文大赛、书画大赛,开办“诚信之声”广播、“诚信校园”刊物等校园文化阵地,大树诚信之风;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 “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引领师生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周、校运会、演讲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品味;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调查、师德标兵评选、勤政廉政干部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校园正气,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完善的育人环境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出台了《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党委会议事制度》、《关于中层干部调整交流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党委、行政有议事规则;较大经济项目有公开招标、上级审视制度;财务坚持“一支笔”、“一本帐”制度。为了保障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与高师体制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具体业务部门的监督和考核,进行科学管理;坚持“群众路线”,及时沟通、反馈,进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进行法制管理。
2、抓好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首先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支部组织活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政治觉悟;加强作风建设,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改变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其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考核”这四个环节,通过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了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制度,执行《班主任考核制度》,实现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
3、规范学生管理。全面实施《学生常规管理考核方案》,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坚持以生为本,以多种形式的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严抓军训及常规管理,进行纪律教育;推进“四五”普法,学习教育法规,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4、搞好后勤服务。立足市场经济,增强成本意识,开源节流,优化办学条件,提高了服务质量;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完善了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大宗物资的采购严格实行招投标、议标制以及政府采购制,力求公开透明,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了食堂管理,增强卫生、安全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做好了校园绿化工作,进一步美化了校园。
一、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深刻学习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强对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思考;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基础教育会议精神作为全体教职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的重点。在学习的同时,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招生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思考在竞争日益激烈、体制转变日趋临近的特殊时刻,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搞好师范教育改革,如何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切实搞好教学改革。通过讨论交流,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
2.认真学习全国和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章,引领师生就我校课程及教学如何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增强安身立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切实推进法制教育。趁着“四五”普法的东风,积极组织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加强有关法律的学习,特别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学生做到“五不要”。并组织了毕业班学生进行法律规章制度考试,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法》等法律知识竞赛。团委、学生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法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鼓励学生走上街头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法制学校校长以及派出所、社区、关工委等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寻找教育力量,邀请他们为师生作法制宣传教育报告。
4、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为促进学校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我校现有教师党员一百多名,学生党员四十多名。根据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我校从2005年7月上旬开始,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实现学校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教学工作,常抓不懈,突出师风学风建设
过去的五年,是“十五”规划大力实施的五年,其中2001年又是我校建校60周年,这使我校各项工作在新世纪之初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五年来,我校发展实现了大的飞跃,学校专业增加,人数增多,办学规模扩大,形成了稳步发展师范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发展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2005年5月,学校又升格为盐城高等师范学校,并成为江苏省教育学院分院,这又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1、认真推进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省、市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实施课程设置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强化主辅修制的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沟通;加强师范类美术、音乐的专业建设,使之成为强势学科;非师范类专业要加强市场的调研认证,制定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实施标准,出台了各专业具体的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加强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教师的沟通,努力适应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发动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报考教育硕士;继续上好公开课、观摩课、上岗课等,提高教学能力;继续抓好“一三五”工程和“青蓝工程”,铸就优秀的教学骨干;抓住课程改革机遇,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并落实《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和《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促使教师有所作为;坚持干部随堂听课制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倡导“人人投身于教育科研,人人得益于教育科研”的理念,完善《教科研管理条例》,突出课题研究;着重行为研究,鼓励教师勇于教学创新,改革教学方法,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大课题转向小课题,从思想观念转向具体操作,力求实效,抓出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塑造两代师表。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先后以“道德立身,诚信立业,做文明师生”为主题,开展了“道德建设月”、“诚信立校”、“《纲要》学习月”等各项活动,狠抓了两代师表的道德建设;组织了“诚信杯”作文大赛、书画大赛,开办“诚信之声”广播、“诚信校园”刊物等校园文化阵地,大树诚信之风;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积极组织 “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引领师生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周、校运会、演讲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师生的文化品味;通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调查、师德标兵评选、勤政廉政干部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校园正气,使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三、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完善的育人环境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出台了《关于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党委会议事制度》、《关于中层干部调整交流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党委、行政有议事规则;较大经济项目有公开招标、上级审视制度;财务坚持“一支笔”、“一本帐”制度。为了保障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逐步建立了与高师体制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具体业务部门的监督和考核,进行科学管理;坚持“群众路线”,及时沟通、反馈,进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依法执教,依法治校,进行法制管理。
2、抓好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首先抓好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支部组织活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干部政治觉悟;加强作风建设,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改变工作态度,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其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抓住“选拔、培训、激励、考核”这四个环节,通过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了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制度,执行《班主任考核制度》,实现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
3、规范学生管理。全面实施《学生常规管理考核方案》,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坚持以生为本,以多种形式的教育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严抓军训及常规管理,进行纪律教育;推进“四五”普法,学习教育法规,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见习、实习活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
4、搞好后勤服务。立足市场经济,增强成本意识,开源节流,优化办学条件,提高了服务质量;规范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完善了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大宗物资的采购严格实行招投标、议标制以及政府采购制,力求公开透明,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了食堂管理,增强卫生、安全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做好了校园绿化工作,进一步美化了校园。
2017年10月21日 10:56
ꄘ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