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2016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切实抓好全县2016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构建“七产四带”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服务“五个一”工程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推进“七进园区”和园区景区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引领全县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任务
2016年,全县省级农业园区完成总投资10.5亿元,实现园区总产值达9.1亿元;创建省级农业园区8个(其中新增4个)、市级园区14个(其中新增10个),县级农业园区达28个,乡级农业园区达28个;创建升级星级农业园区3个。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农业园区创建,促进农业园区提质增量。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的思路和县“完善一个、升级一个、新增一个”、乡(镇、街道)“创办一个”的要求,强势推进现代水利设施、现代农业装备设施、花卉苗木、电子商务、消费主体、有机生产标准、文化科普等“七进园区”。加强省、市、县、乡级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以省级农业园区为龙头,市级农业园区为骨干,县级农业园区为纽带,乡级农业园区为支撑,构建大、中、小型农业园区特色各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2016年,创建省级农业园区累计达8个以上、市级累计达14个、县级达28个、乡级达28个。
(二)狠抓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应用提速增效。积极组织园区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联合技术攻关,实施“三品”战略,在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县。支持园区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建立研发团队,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市级以上每个农业园区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实行专家负责制,积极开展驻点指导服务,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制定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平台引人、政策聚人和产业留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新农机。充分发挥园区培训基地优势,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年省级农业园区新增1个绿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累计有效认证30个。
(三)狠抓园区景区化建设,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提质升级。按照《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定标准》、《铜仁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分细则》等标准,强势推进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停车场、一座公厕、一条旅游公路、一个体验场所、一处休闲设施、一批引导标识、一批购物场所、一批餐饮住宿设施、一批水电配套设施等园区景区化“十个一”工程,提升园区景区化建设水平。要不断拓展园区功能,围绕农业园区观光、休闲、体验、科普四大功能抓好规划建设,推动园区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转变,由单纯的一产向二产、三产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星级景区。2016年,塘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启动申报五星级旅游景区,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启动申报四星级旅游景区,孙家坝镇精品水果示范园区启动申报三星级旅游景区。
(四)狠抓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质扩容。严格按照产品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面推行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显著提升农业园区产业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园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养的要求,着力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对园区进行巩固提质升级。2016年省级农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6.95万亩。
(五)狠抓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条件提速改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工程,逐步将园区土地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土地产出能力。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条件。按水肥一体化的标准,抓好现代水利喷滴灌设施建设进园区。根据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冷链物流、畜禽标准化圈舍、农业机械等农业配套装备设施,不断提高园区的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六)狠抓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深入实施“雁归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到园区就业创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实现“扶持一个龙头、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园区”的目标。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产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3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10家),入驻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46个。
(七)狠抓市场品牌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速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区域性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物流企业和营销大户。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省内外茶博会、招商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影响,增加市场占有率,确保园区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在城镇农贸市场以及社区设立直销点,积极发展农业园区农产品的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园区,组织农业园区企业在“淘宝网·铜仁馆”和“思南农特网”开办网店网站。2016年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电商企业达16家。
(八)狠抓利益连接机制创新,促进农、企效益提绩增收。进一步理清园区发展思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好农户和企业之间关系,促进园区农户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园区建设发展的综合效益。在产业基础较好的省级和市级园区中,重点推广“农业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市级和县级园区中,重点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园区组织领导。执行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牵头主抓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抓市级农业园区建设,乡(镇、街道)主抓县、乡两级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农牧科技局和牵头(主抓)单位联合组织技术骨干负责指导的方式抓园区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园区管理机构和人员,抽调精干业务人员到园区办公,确保园区高效运转。把园区建设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各方建设园区积极性,形成县乡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加快推动全县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和整合各类资金,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品牌打造以及园区技术人员的培训等。继续利用政府融资平台为园区建设提供融资担保,加大融资力度。继续把园区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依托园区良好的平台,精心筛选编制包装一批项目,开展全方位招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进园区工作,加大园区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保障园区建设资金安全。
(三)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凡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养殖场、温室大棚等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管理用房、农资仓库、农机(具)库房、晒(堆)场等,且符合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规定的临时配套设施用地,除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核手续外,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内的加工项目倾斜。对园区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设施,凡符合中央农机补贴范围的,予以优先支持。进入园区的企业享受国家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扶持政策,享受工业园区的税费优惠政策。对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方面予以奖励。
(四)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对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及时解决落实。实行园区建设每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考核、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次考核认定的工作制度,把工作情况纳入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完成园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结果实现排序,对排序在前10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省级园区年终考评排位位次下降幅度较大的,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进行问责。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构建“七产四带”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服务“五个一”工程为载体,以深化改革为手段,推进“七进园区”和园区景区化建设“十个一”工程,引领全县走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二、工作任务
2016年,全县省级农业园区完成总投资10.5亿元,实现园区总产值达9.1亿元;创建省级农业园区8个(其中新增4个)、市级园区14个(其中新增10个),县级农业园区达28个,乡级农业园区达28个;创建升级星级农业园区3个。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农业园区创建,促进农业园区提质增量。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的思路和县“完善一个、升级一个、新增一个”、乡(镇、街道)“创办一个”的要求,强势推进现代水利设施、现代农业装备设施、花卉苗木、电子商务、消费主体、有机生产标准、文化科普等“七进园区”。加强省、市、县、乡级农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业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逐步形成以省级农业园区为龙头,市级农业园区为骨干,县级农业园区为纽带,乡级农业园区为支撑,构建大、中、小型农业园区特色各具、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2016年,创建省级农业园区累计达8个以上、市级累计达14个、县级达28个、乡级达28个。
(二)狠抓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促进农业科技示范应用提速增效。积极组织园区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联合技术攻关,实施“三品”战略,在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建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县。支持园区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建立研发团队,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以技术服务、技术参股、技术转让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市级以上每个农业园区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实行专家负责制,积极开展驻点指导服务,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水平。制定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平台引人、政策聚人和产业留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发挥人才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化肥、新农机。充分发挥园区培训基地优势,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全年省级农业园区新增1个绿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累计有效认证30个。
(三)狠抓园区景区化建设,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提质升级。按照《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铜仁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定标准》、《铜仁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星级景区评分细则》等标准,强势推进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个停车场、一座公厕、一条旅游公路、一个体验场所、一处休闲设施、一批引导标识、一批购物场所、一批餐饮住宿设施、一批水电配套设施等园区景区化“十个一”工程,提升园区景区化建设水平。要不断拓展园区功能,围绕农业园区观光、休闲、体验、科普四大功能抓好规划建设,推动园区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转变,由单纯的一产向二产、三产融合,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星级景区。2016年,塘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启动申报五星级旅游景区,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启动申报四星级旅游景区,孙家坝镇精品水果示范园区启动申报三星级旅游景区。
(四)狠抓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主导产业发展提质扩容。严格按照产品认证标准和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全面推行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显著提升农业园区产业基地的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园区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栽、集中连片养的要求,着力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对园区进行巩固提质升级。2016年省级农业园区累计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6.95万亩。
(五)狠抓设施设备建设,推动农业生产条件提速改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土地整治等工程,逐步将园区土地建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园区土地产出能力。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发展条件。按水肥一体化的标准,抓好现代水利喷滴灌设施建设进园区。根据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冷链物流、畜禽标准化圈舍、农业机械等农业配套装备设施,不断提高园区的现代农业装备水平。
(六)狠抓经营主体培育,促进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小微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不同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深入实施“雁归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到园区就业创业。同时,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引进和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实现“扶持一个龙头、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个园区”的目标。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产业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2016年,省级农业园区入驻企业累计达30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10家),入驻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46个。
(七)狠抓市场品牌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速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积极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名牌优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区域性品牌。加强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建设,积极培育物流企业和营销大户。组织和引导企业参与省内外茶博会、招商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市场营销活动,扩大影响,增加市场占有率,确保园区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和在城镇农贸市场以及社区设立直销点,积极发展农业园区农产品的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进入园区,组织农业园区企业在“淘宝网·铜仁馆”和“思南农特网”开办网店网站。2016年园区经营主体发展电商企业达16家。
(八)狠抓利益连接机制创新,促进农、企效益提绩增收。进一步理清园区发展思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正确处理好农户和企业之间关系,促进园区农户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园区建设发展的综合效益。在产业基础较好的省级和市级园区中,重点推广“农业企业+基地+农户”、“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市级和县级园区中,重点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园区组织领导。执行县级领导联系,县直部门牵头主抓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共同抓市级农业园区建设,乡(镇、街道)主抓县、乡两级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县直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农牧科技局和牵头(主抓)单位联合组织技术骨干负责指导的方式抓园区建设;落实县、乡两级园区管理机构和人员,抽调精干业务人员到园区办公,确保园区高效运转。把园区建设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各方建设园区积极性,形成县乡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加快推动全县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和整合各类资金,重点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品牌打造以及园区技术人员的培训等。继续利用政府融资平台为园区建设提供融资担保,加大融资力度。继续把园区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依托园区良好的平台,精心筛选编制包装一批项目,开展全方位招商,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园区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进园区工作,加大园区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保障园区建设资金安全。
(三)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凡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厂化养殖场、温室大棚等用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管理用房、农资仓库、农机(具)库房、晒(堆)场等,且符合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规定的临时配套设施用地,除办理设施农用地审核手续外,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内的加工项目倾斜。对园区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设施,凡符合中央农机补贴范围的,予以优先支持。进入园区的企业享受国家农业生产用水、用电扶持政策,享受工业园区的税费优惠政策。对园区企业在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方面予以奖励。
(四)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对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要加大跟踪督办力度,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及时解决落实。实行园区建设每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考核、半年一小结、全年一次考核认定的工作制度,把工作情况纳入县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完成园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结果实现排序,对排序在前10名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不佳、省级园区年终考评排位位次下降幅度较大的,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进行问责。
2018年10月30日 19:42
ꄘ0